找到相关内容1242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禅门悟道因缘十二种

    如下。  一、于言下即得  在丛林中,颇有一些上根利器,他们因为具有超凡的悟性,所以,经名师一指点,当下便彻了心疑,洞见玄奥。以这种因缘悟道者,多是夙缘具足的祖师大德,从二祖到四祖都是以这种因缘见道的...立即接机道:“汝既知如是,何不自射?”慧藏一时见道,他说:“教某甲自射,即无下手处。”于是,慧藏便投马祖出家(见《景德录》卷六)。以射箭来喻悟道,这中间自然不无譬喻的因缘在。  七、因闻声而悟  提到...

    蔡日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54654020.html
  • 发菩提心之譬喻

    一切障碍而得证入真见道位)。 (五)菩提心具足布施波罗蜜多,所以像是一个大宝库一样,能够使一切众 生满足故。 (六)菩提心具足持戒波罗蜜多,所以象宝矿一样,能够出生一切珍宝...地相配合,包括见道和修道等位之行境。 (十五)菩提心具足神通故,就象大王一样,具有离诸障碍的大威力,能够 成就利益众生的事业。 (十六)菩提心具足胜智故,就好象库藏一样,能...

    冈波巴大师

    |菩提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4/1633263667.html
  • 恒需谨慎有三种

    ,礼拜而忏悔。所以,在没有见道之前,我们都没有把握,因为相续中的烦恼种子丝毫也没有断除,遇境就会现起,所以乃至见道之间,都要谨慎护持自心,不要在这个期间以放逸而堕落。...

    华智仁波切造颂 索达吉堪布译颂 益西彭措堪布讲解

    |三毒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5/0930553967.html
  • 《中阿含.尽智经》之行道次第

    澄净、澄寂,如澄浊水,与“止”门相应,修习禅定,降伏诸烦恼,得喜、乐诸觉受,由定发慧,于禅定中,深入观察思惟所听闻修习之正法,明了四圣谛诸谛行相,破除三结(身见、戒禁取见、疑),入声闻见道位,证得初果须陀洹,经云:“见如实、知如真、厌、无欲、解脱;若有解脱,便习尽智。”  “见如实”是说得到法眼净,能照见正法,所见真实。“知如真”是说所知真实,于正法无有任何疑惑,为见道之位。  然此时三界贪、嗔、痴...

    见页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3945556.html
  • 从《解深密经》论胜义谛

    既然胜义谛与依他起相不是一,就应该是二吗?这样从圣人的角度来讲就会有五种现象出现。  1、假若胜义谛与世俗谛是一的话,那么已经见道的菩萨,但仍没有遣除差别{亏才目。  2、假若圣人不能除遣一切行相,也就意味着圣人和凡夫一样。  3、既然见道的圣人对相缚不能解脱,那么同样也会执著此境界,起贪嗔痴等粗重烦恼。  4、如果圣人被相缚,粗重烦恼都没有解脱的话,那么更谈不上断除烦恼之后所证的涅槃。  5、...

    德 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4147977.html
  • 六度与十自在

    皆自在故。所以由禅定波罗密多圆满得神力自在。  六、智慧波罗密多。包括以下三方面:  无分别加行慧:观能所取自性空寂,总观空故,名无分别。未得真空,空前加行,故名无分别加行慧。  无分别慧:见道后诸根本智。实证诸法空性,不起一切分别,离一切相故。  无分别后得慧:见道以后诸后得智,是根本智后所得故。别别观察诸世俗谛,为诸有情说正法等,体是无漏,无有执著。  由智慧波罗密多,於诸法界、世界、有情界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71851669.html
  • 大乘之革命

    正定聚后,则有十住、十行、十向之资粮位,及暖、顶、忍、世第一之加行位。以二空观伏断我法二执,经初无数劫满,由世第一位无间顿断分别所起我法二执,入真见道通达位,得圣性──由自发愿不在此限──已革除异生性之业命相续故。   三者、革众生五乘之命入唯一大乘 众生无始以来,有世间出世间及有相无相等分别相续。入真见道后,依二空无分别智,于初地、二地修施戒,犹似人天世间之善;三地、四地修定慧及菩提分,犹似二...

    太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40355124.html
  • 《黑客帝国Ⅰ》中深刻的佛法义理

    修行人身上。修行人追求法界实相,好不容易得到真善知识的帮忙而找到阿赖耶识;然而阿赖耶识虽然是法界实相,却没什么滋味,就像是一坨浆糊,不久之后,他便无法安忍,起心去追求意识变相或神通境界,因而退失真见道...全不相干。  “你的心使它变成真的”,此处的心,主要是指末那识而言。解脱道的无明,分为“分别我见”和“俱生我见”,见道的人已经亲证“我空”(自己虚妄)和“我所空”(世界虚妄),断分别我见,但末那识仍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85768806.html
  • 加行之六妙门--南怀瑾先生稀有开示之八

    叫加行。第二位。由这样到见道位两个大阿僧袛劫了。多生多世修来,才能够见道、悟道。第三是见道位。所以禅宗的六祖坛经你们也看过,五祖告诉六祖,不见本性,修法无益。这是见道位。见道了,这个“见”,不是眼睛看见的见哦!你悟道哦!第四步。见道位以后才是修道位,悟后起修。这是五祖告诉六祖的不见本性,修法无益。悟后起修,起修了,见道位以后才是修道位。所以十地菩萨、初地菩萨,二地菩萨,到十...

    南怀瑾

    加行|六妙门|出入息|南怀瑾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0/1729205981.html
  • 辨法法性论讲记(9)

    一般都承认见道已断除见道所断,而且断后不再入相续。否则,已断烦恼又在相续中生起,那就有见道菩萨又堕为凡夫的过失。肯定这一点之后,再观察见道菩萨的相续,只有未转依和转依两种情况。如果相续未转依,那说明见道菩萨和凡夫的依处没有不同,这样已断烦恼仍会复生,有如是的过失。如果见道菩萨相续中已获转依,真如已远离一分障垢,那已断烦恼就不可能复生。   比如地里长出青草,青草比喻烦恼,地下比喻依处,如果青草已断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辨法法性论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2/13053932437.html